k8凯发官网入口

数智“新农人”化身乡村“兴农人”——宜昌农业玩转“新农具”逐梦沃野侧记
栏目:k8凯发官网资讯 发布时间:2025-08-08
 新农人玩转新农具,记者在田间地头、大棚厂房、大山深处采访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拥有新思维、新技能、新观念,灵活运用手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农具、新农资,创造了新的作业模式,在田野上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仲夏时节,秭归县郭家坝镇擂鼓台村的脐橙园里,无人机螺旋桨的嗡鸣声响彻山谷。“85后”“飞手”望家新紧盯屏幕,一架载重85公斤的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腾空而起,金黄的伦晚脐橙筐翻越陡峭山脊,稳稳降

  新农人玩转新农具,记者在田间地头、大棚厂房、大山深处采访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拥有新思维、新技能、新观念,灵活运用手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农具、新农资,创造了新的作业模式,在田野上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仲夏时节,秭归县郭家坝镇擂鼓台村的脐橙园里,无人机螺旋桨的嗡鸣声响彻山谷。“85后”“飞手”望家新紧盯屏幕,一架载重85公斤的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腾空而起,金黄的伦晚脐橙筐翻越陡峭山脊,稳稳降落在山脚的公路旁。这场“空中接力”,让曾经困扰秭归人数十年的脐橙“下山难”,化作大山深处的科技风景线日,在秭归县归州镇彭家坡村,橙农用无人机转运采摘的伦晚脐橙。通讯员彭强 摄

  2021年,郭家坝镇王家岭村返乡“种橙”的郭兴成尝试用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吊运橙子,意外开启“空中走廊”。如今,他创立的农业公司已带动全村30%农户“尝鲜”无人机,每亩综合成本降低250元。

  “在外当美发师月入六千,回乡飞无人机月赚一二万。”望家新的选择,折射出乡村吸引力之变。2023年,他从深圳返乡购置无人机,单机日运4万多斤橙子,效率是人工的20倍。订单最忙时,他一天接几十个电话,最远将无人机飞至四川大凉山。2024年12月,经考核评审,望家新获得农民初级专业技术职称。

  覃龙辉是榔坪镇社坪村四组村民,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在工作期间他接触过机械制造和设计方面的知识。

  “这个机器经过不断改良,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一小时能加工两吨左右,相当于十个人工作两个小时,节省了90%的劳力。”覃龙辉介绍,这台机器不仅速度快,而且切割过程噪音小、不伤瓜。

  鄂西武陵山脉深处,受山区地形等诸多自然条件限制,机械化水平偏低一直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如今,随着各种新型农机具的不断涌现和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增强,小小的木瓜正在产业升级中不断蜕变,并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生机。

  初涉农业生产,许莉娜坦言心情激动又紧张。在父亲手把手指导下,她很快上手,并接连学会了驾驶操作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

  如今,家里近2000亩农田种植着小麦、油菜、水稻等作物,日常打药、施肥、田间管理都是许莉娜通过无人机等智能农机高效完成,完全不用父亲操心。

  去年10月,枝江市全面启动冬小麦机械化播种工作,许莉娜也参与其中,用2台无人机播种了数万亩土地,得到农户们一致好评。

  许莉娜给自己的身份定位是“田管家”。她笑着解释:“我可不只打理自家田地,还帮其他农户管理农田。”如今,许莉娜一家的社会化服务已拓展到荆州、宜都等地。

  “我喜欢拍照、拍视频,就想把自己的工作日常记录下来。”劳作间隙,许莉娜掏出手机向记者分享她的社交平台账号。每条视频的评论区都很热闹,有跟她探讨农业知识的,还有看了她的视频也想去从事农业的。“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带动年轻人返乡,让他们知道干农业也大有可为。”

  她先后参加20余场县级农技培训,从测土配方施肥到无人机植保,逐步蜕变为“田秀才”。科学管理下,水稻亩产从800斤跃升至1200斤,油菜亩产从200斤增至350斤。

  2017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下,李金翠购入插秧机。以往10人耗时3天的插秧量,机器半天完成,成本直降60%。

  尝到甜头的她接连“升级装备”:2019年使用无人机替代人工喷药,每亩农药用量减少20%,效率提升10倍;收割机、插秧机等陆续“上岗”,实现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

  为了满足品牌严苛的品质标准,她建立“田间档案”,从育秧到收割全程记录温湿度、施肥量,实现质量可追溯。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李金翠的农场常年雇佣20余名村民。农忙时节,她的手机成了“技术热线”——谁家水稻生了虫、哪家农机出了故障,她随叫随到。

  从“种田新手”到“科技农人”,李金翠用十年光阴在希望的田野上刻下奋斗注脚。

  5月11日一大早,山里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尚权来到位于西陵区窑湾街道黑虎山村五组的工地,这里已建好8000余平方米的厂房,他和工人们一起忙碌着水电安装和网络布设的相关环节。

  郑尚权说,下个月就要将在三峡果蔬交易中心的业务全部搬到这里来,进一步扩大规模,更好地保障宜昌范围内近3000家社会餐饮的食材配送服务。

  “我有意识地接触了多种蔬菜进货渠道,充实了手头的蔬菜供给目录。”2013年,憨厚、勤快、吃苦耐劳的郑尚权在城区既当老板,又当司机,k8凯发官网干起了蔬菜配送。

  郑尚权坦言那段时间天天都在经历头脑风暴,因为注重蔬菜品质,始终坚守童叟无欺,不缺斤少两,郑尚权的批发点很快凝聚了不少回头客,客户数量从个位数增长至1000余家。

  2017年,郑尚权在三峡果蔬交易中心成立山里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我是如假包换的山里娃,希望‘山里娃’这个名字可以给我的客户一份信任。”郑尚权说道。

  2018年,郑尚权在沿海城市学到了线上配送经验,第一时间找到专业团队,很快,“运捷生鲜电子商城”就在宜昌落地。客户在手机上面下单,运捷生鲜通过数据分析、智能分拣,按照客户的需求配送过去。

  2020年,郑尚权牵头组建了长阳青岗坪军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长阳雨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了百余农户,耕种千余亩农田。他开设培训班,免费讲解技术,用最低价提供苗种和农资,还聘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做技术指导。

  2023年,郑尚权旗下6家公司销售业绩达到6000万元,越来越多的山里娃通过他的平台增收致富。

  “钢结构讲究精密计算,养龟同样需要技术含量。”黄鹏燕引进每对价值1200元的头盔龟等种龟,并建成恒温恒湿智能龟房。他设计出分层养殖系统:顶层育苗区温度恒定30℃,中层亚成体区设置自动晒背灯,底层种龟池配备24小时循环过滤系统。2022年,他又引入黄缘闭壳龟亚成体,逐步形成了覆盖育苗、培育、销售的完整链条。

  经过他的精细管理,幼龟成活率达95%。针对高端龟种繁育难题,他通过调整光照周期模拟原生环境,成功提升星点水龟等珍稀品种的人工繁殖技术。

  2024年,黄鹏燕的养殖场全面丰收:300组种龟年产蛋超6000枚,孵化出的高端龟苗销往北上广深等地。目前,童台村已有262户村民加入养殖观赏龟的队伍。

  为加快推进观赏龟产业发展,坝陵街道先后谋划并实施了观赏龟产业交流中心、庭院经济示范基地、龟鳖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有效提升观赏龟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水平,引领观赏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